天天简讯:“碳经济”,在汽车产业“发芽”
时间:2023-03-30 09:44:33

“低碳经济成为国际贸易的大趋势”,成为共识。这背后是国家政策的推动,截至2021年,全球有超过130余个国家已确定碳中和目标,占全球90%的GDP和85%的人口。

其中,中国于2020年9月,首次提出“3060”目标,即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30年,意味着我国年减排量需达到9%。


(相关资料图)

时间短,任务重,在政策推动下,中国各行各业加速向绿色低碳产业转型。作为占国家GDP超过10%的支柱性产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指出,汽车产业的变革之路将成为“双碳”时代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枢纽。

低碳经济进入汽车产业。如何提高碳排放管理水平,成为汽车相关企业未来发展重点之一。现实问题是,汽车相关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不足,标准也不规范。

为带动汽车行业碳排放管理水平提升,解决碳核算等难题,中汽中心成立了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汽车产业——碳排放大户

汽车产业碳排放具备碳排放总量增长快、全产业链带动性强等重要特征。

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4亿辆(相比欧美国家千人保养量,仍有上升空间),年产量达到2600万辆,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8%。若是扩大至全产业链条,汽车碳排放占比更大。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统计,发电和供热、制造业和建筑业、交通运输3个领域产生的碳排放,占我国碳排放总量超过七成。这3个领域,汽车产业均有涉及。汽车与电力、钢铁等其他行业的牵连,覆盖整车制造、零部件供应、电池回收、补能体系建设等汽车生产、销售的全生命周期。

根据中汽中心整理,汽车全生命周期碳中和措施将包括“材料、供应商、生产制造、物流、产品和回收”六大领域。其中,产品环节涉及打造新能源动力系统,提升传统燃料效率,促进新能源汽车生产,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等领域。显然,发展普及新能源汽车,成为降低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实际上,在“3060”双碳目标提出前,我国自2009年起就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近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暴涨。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650万辆,同比增长94%。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今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还将保持30%左右的双位数增速。

整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都将新能源视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并已行动起来。

长城汽车计划2025年前,全体系推出50余款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80%。广汽集团表示,2025年自主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50%,2023年全集团新能源销量占比达到50%。再看比亚迪,在去年3月就全面停止生产燃油车。汽车零部件企业主动向新能源靠拢。放眼全球市场,戴姆勒、大众集团等也提出类似碳中和目标。

无论是出于社会责任考量,还是从自身发展出发,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力新能源,已成为众多汽车相关企业的共识。

难题——搞活“低碳经济”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即使汽车企业有意向绿色低碳转型,但可能面临“无从下手”的难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政策处处长熊哲提到,我国汽车产业都面临着统计核算能力不足,标准规范尚不健全,资源回收利用能力比较滞后等问题。

中汽中心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执行董事、总经理赵冬昶表示,确定了三个使命方向,包括“双碳”目标的诊断者,“双碳”目标的解难者,以及“双碳”目标的推动者。

2月9日,中汽碳数字技术中心发布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CPP)。据中汽中心介绍,CPP平台是全球首个汽车全产业链的碳足迹信息公示平台。

资料显示,CCP平台覆盖所有在售5000余款(以销售款型计量)乘用车、零部件、车用材料等三类产品碳排放数据,主要有产品碳足迹公示、碳标签查看与下载、历史减排记录查看、碳足迹信息统计分析等四个功能,涵盖减排量、碳减排措施、碳标签等10余项数据信息。

在中汽中心看来,CCP平台有助于解决当前汽车产业存在的“四个薄弱”问题——碳减碳意识薄弱、碳核算方法薄弱、碳核算数据薄弱、产业链协同薄弱。并致力于实现“四个目标”,即构建低碳生态、引导低碳消费、突破贸易壁垒、达成双碳目标。

中汽中心表示,下一步CPP平台将扩充我国生产销售的商用车、摩托车等产品碳足迹信息,并将进口车逐步纳入公示范围。

为加速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熊哲也提到,下一步可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大量的工作,一是要加快建立健全汽车行业企业和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 二是要加快完善汽车行业相关碳排放标准规范;三是要积极培育废弃汽车退役,动力电池等可再生能源回收利用产业。

可以相信的是,在国家政策指引下,以中汽碳数字中心代表的第三方助推下,汽车相关企业共同努力下,绿色低碳转型将在汽车产业加速“生根发芽”,早日达成“碳中和”目标。

标签:

最新
  • 今热点:不要忽视对小型低容量电池的需求

    尽管如此,在无数情况下,低功率、能量有限、不可充电(一次)电源就足够了,尤其是一次性应用。其中包括即时诊断设备、智能包装和标签,以及

  • 天天精选!未来10年无人驾驶的发展趋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无人驾驶技术是指使用软件和传感器来控制车辆的行驶,而不需要人类驾驶员。无人驾驶汽车将传感器数据与地图和预设的规则

  • 环球观点:2022福布斯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TOP50:汇川、西门子等上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背景下,作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工业制造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已成必然趋势。福布斯中

  • 天天新动态:开局2023:储能产业扩产热潮

    储能产业持续火爆,企业扩产如火如荼。 2023开年以来,储能行业迎来新一轮扩产高峰,产业链上下游近二十家企业宣布最新储能项目建设规划。

  • 天天热点!《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重磅发布

    人工智能日益融入经济发展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驱动力量,为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 【全球快播报】1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5出炉:亿纬锂能跃升第4!

    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5 4GWh,占总装车量33 7%,同比下降25 6%,环比下降52 4%;磷酸铁电池装车量10 7GWh,占总装车量66 2%,同比增长20 4%

  • 【环球时快讯】工控要闻(ABB、雷赛、美的、比亚迪、繁易、埃斯顿、正运动等)

    01ABB发布SWIFTI™ CRB 1300工业级协作机器人(资料图片)ABB全新SWIFTI™ CRB 1300工业级协作机器人相较于同级别其他协作机器人性能大幅

  • 环球新动态:与更多行业深度融合 机器人产业迎来新一轮增长

    从超级人工智能机器人550W量子计算机“小苔藓”到四足仿生机器人机械狗“笨笨”,近期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为大家展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

  • 世界快讯:“机器人+”时代开启 工业机器人发展跑出“加速度”

    政策出台,顶层设计优化《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

  • 【独家焦点】预计2025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将达5436.6亿美元

    (资料图片)工业自动化是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测量、操纵等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的统称。自动化

  • 焦点资讯:中国工业云市场持续增长,阿里云连续四年第一

    云计算作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对未来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继续走深、走实至关重要。过去的2022年,云计算市场格局生变,

  • 信息:机器人自动化:走向室外的AGV

    自动导引车(AGV)正在被用于各种不同行业的室外应用,并且为企业提供可观的投资回报率(ROI)。自动导引车辆(AGV)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这些移动

  • 全球要闻:新一代HMI的性能特点

    图片来源:Polytron如果您正计划通过为所有显示器保持相同的设计,匆匆完成人机界面(HMI)或监控和数据采集(SCADA)系统软件的下一次升级,那

  • 天天简讯:“碳经济”,在汽车产业“发芽”

    “低碳经济成为国际贸易的大趋势”,成为共识。这背后是国家政策的推动,截至2021年,全球有超过130余个国家已确定碳中和目标,占全球90%的

  • 当前播报:未来将严重依赖人工智能的5个行业

    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最令人兴奋和有益的应用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人工智能已经在改变医疗行业;制造业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或系统的许多方面